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岐州下劫贼教 北魏 · 杨津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
若有家人,可速收视(《北史》四十一《杨津传》:「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劫,乃下教。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已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
复行台杨津 北魏 · 元洪业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今与诸人密议,欲杀普贤,愿公听之。
又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耳,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
公若置之,恐纵敌为患矣。
愿公察之(《魏书·杨播附传》,杨津为北道行台,与贼帅元洪业及与贼中督将尉灵根、程杀鬼、潘法显等书晓谕之,并授铁券,许以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悟复书。)
释迦像记 南北朝 · 王妙晖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盖大范攸寂,非一念无以显其原;
妙理澄湛,非表像何以畅其旨。
是故影迹双林,□苍生离合,□蚁□沙,知善□可崇。
邑子五十人等宿树兰柯,同兹明世,爰托乡亲,义存香火,识十恶之徒炭,体五道之亲苦,既沈处婆娑,实思宏愿,佥竭家资,共成良福。
遂于长安城北渭水之阳,造释迦石像一区,永光圣宅。
愿周皇帝延祚,常登安乐;
晋国公忠孝,庆算无穷;
又邑子□者,值佛闻法;
见在眷属,恒与善居,将来道俗,世世同修
使如来福业,不坠于今奕;
藉因之感,终美于去在。
武成二年岁次庚辰二月癸未八日辛丑
像主王妙晖(碑拓本。下有曹妃等姓名六十八人,不录。案:是月癸未朔,八日庚寅,碑作辛丑误。)
贼为杨津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青韵
《魏书》曰:杨津孝昌初以本官行定州事。时薛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语曰:
不畏利槊坚城。惟畏杨公铁星(○魏书杨播传附杨津传。)
郊祀与杨惟立寓宿神乐观马道士(翰林前辈多于此斋宿) 其二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二十九
日煖斋宫赐食频,曲廊连步得杨津
卜郊此日非三望,陪祀谁家有四人(杨氏有惟立及大理卿守随兵部郎中守偶刑部郎中茂仁四人陪祀)
展卷鉴书誇茂密(惟立携宋仲珩书见示),开函投句爱清新(是日李世贤屠元勋皆有诗见投)
忆从史局曾相别,却向仙房得更亲。
周公 唐 · 贾正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
原夫阴阳不测之谓神。变化无穷之谓圣。
圣也者。范围天地。
备万物而不有其功。神也者。
探赜窈冥。降百祥而不矜其德。
持太元之斡运。日月齐明。
振中古之谟猷。乾坤合度。
盛业冠于三代。美化流于四国。
其生也。藉我为光辅。
其逝也。荐我为明灵。
所谓有始有终。可久可大者也。
公字朝明。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昔尧臣以披□践祚。初开相地之宜。
殷伯以积德累仁。终剪格天之业。
历太极而承元吉资中和而诞贤圣。
知微表于幼颜。继体分于正气。
兵戈已偃。西周之历数攸归。
宅土□封。东鲁之衣冠允集。
故能勤劳家国。翊亮台衡。
植圭璧而拜三坛。御冕旒而朝万宇。
鸱鸮救其衰乱。狼跋明其终始。
尊严其父。孝理也。
炯诫其子。卑牧也。
七月艰难。陈业也。
三年征伐。叙功也。
复子宝位。不亏忠敬之诚。
开我金縢。乃得风雷之意。
于是测四方以定都邑。分六职以明典刑。
制大礼以安上理人。则俎豆之法行。
揖让之仪备。制大乐以移风易俗。
则和感之音畅。舞咏之情宣。
详八卦而究精微。演六爻而告疑滞。
所谓极深研精。立功成器。
以为天下利者也。敢问先王之德。
何以加于斯乎。若乃示诸仁。
藏诸用。道艺可以激扬今古。
轨模可以粉泽人伦。悬宇焕然。
不假一二谈也。嗟乎。
天道有盈虚。人事有存没。
欲使百年黎庶。詟轩帝之威灵。
四序蒸尝。用君王之典则。
非天下之至圣。孰能与于此哉。
偃师县祠堂者。按图经云。
后人怀圣恩所置也。负阳岑之岩险。
通谷之萦纡。四水以为川。
二室以为镇。重檐累栱。
登玉户而三阶。洞室回廊。
列金楹而四合。寿宫肃肃。
备物严严。宛若居摄之仁明。
穆如行化之易简。孝若之徘徊庭庑。
未足赞其精微。灵均之倦阶除。
不能诃其怪异。易称王假
所以致孝享。诗称天作。
所以祀王公。崇敬则遐迩同臻。
嘉祥则贤愚共被。若乃日之吉。
辰之良。银鞍绣轴溢通庄。
会舞安歌纷满堂。樽酌奠兮
璆锵鸣兮琳琅。下祷戴兮介福。
上歆馨兮乐康。虽盛凝之持戒练心。
倾恇不怠。刘长之去邪归道。
拜谒逾勤。正直聪明。
于是乎在。粤以癸丑秋末
迄于甲寅夏首。西郊不雨。
南亩亢阳。八溪以眺渚滨河。
罕植青草。九重以握圭沈璧。
屡命皇华。阙□无鹤立之徵。
田夫有狼顾之惧。尹上柱国武威县开国子陇西李杰
山河间气。廊庙宏材。
允四海之具瞻。裁三川之景化。
西京伫润。稍□分陕之郊。
东都思理。再临惟洛之邑。
奸豪惩而疑滞剖。鳏寡悦而礼义行。
德泽布濩。颂声洋溢。
正议大夫行少尹护军彭城刘祯。正议大夫行少尹上柱国博陵县开国男崔元祐。
并星象之奇。衣冠之秀。
器惟经国。文艺袭于班扬。
道以匡时。令望升于台阁
佐官司录齐物等。并陟遐自迩。
当州府之劳。择士用才。
终践公侯之望。朝请大夫行令博阳县开国男彭城刘体微
金枝玉叶之门。上善通贤之量。
霜台之鲠直。阐雷邑之风□立义□欺。
兼并自息。通直郎行丞王钝。
朝议郎主簿李循古。承议郎行尉崔延祚
莫不圭璋比德。麟凤成文。
藏用于东畿。安卑于西亳。
咸以分官济俗。共理经邦。
钦若皇情。特怜黔首。
吁嗟庙宇。申至理之馨香。
拜起灵坛。奠明祈之□诚敬如在。
神听无违。言未毕而布油云。
礼未终而澍甘液。三农有庆。
八政(阙十一字)而家邦可制。非圣人之利物。
岂能与于此者。是以黄发儿齿之徒。
相与而称曰。昔文翁以化渐蜀川
犹存古庙子产以政行郑国
尚列遗祠。况公道德均两仪。
神灵庇万代。而颂章斯缺。
盛事莫传。蒙少忝青衿。
晚纡黄绶。勤诚不梦。
岂吾道之将衰。游践难言。
冀斯文之未丧。颂曰。
伊太初兮。惟混惟茫。
暨中古兮。无制无防。
大忠勤国兮。辅我君王。
至道被物兮。明□典章。
乾坤可测兮。阴阳会合。
威仪不差兮。礼乐铿锵。
上德既丧兮。先灵如在。
下人蒙庇兮。遗惠不忘。
春夏炎赫兮。销流金石。
官寮祈请兮。拜伏坛场。
神听之兮。密云已洒。
人赖之兮。零雨其滂。
喜大田之多稼。望高廪之盈仓。
蘩于祭礼。建碑颂于祠堂。
森沈兮岁久。烟霞□□兮山荒。
谒明神于此地。降福祚之穰穰。
谒陵大赦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九
祀之大者。
莫尊于严享。
德之至者。
莫加于孝敬。
故周庙颂思文之章。
汉陵躬展事之礼。
因心斯在。
敢不肃祗。
我国家应天受期。
骏惠丕命。
继武宗文之德。
重熙累洽之盛。
故以道高系表。
首冠帝先。
朕以眇身。
获保鸿业。
往属多难。
时逢国屯。
推戴神宗。
纂复兴运。
允迪前烈。
载康兆人。
此盖仗卿士之谋。
叶人祇之赞。
岂伊薄德。
敢承天庥。
露往霜来。
久积园陵之思。
秋尝夏禘。
思孝飨之诚。
乃夏朔辰。
祥芝产于太室。
及秋吉日。
珍木瑞于神宫。
对越上灵。
拜兹嘉贶。
顷以秋稼未实。
民役尚劳。
每事害农。
岂惟在予有咎之责。
因亲设教。
恐违先旨恤隐之方。
今三时巳和。
百礼斯洽。
崇牙宿设。
万舞在庭。
敬尔臣工。
骏奔执豆。
蠲洁为糦。
明德惟馨。
有来雍雍。
载怀怵惕之思。
至止肃肃。
如闻叹息之声。
降格有终。
缠感罔极。
瞻弓剑而莫及。
捧镜奁而哽咽。
始自桥岳。
奉梁山
紫气升于寿宫。
甘露遍于陵树。
白兔驯扰。
瑞草呈祥。
恭惟昭陵
载感王业。
肆台小子。
夙奉睿图。
及斋戒虔诚。
率祗祀典。
圣容昭见。
灵迹尤彰。
每四方多虞。
中国有事。
虽升龙巳远。
而跃马如神。
及配奠寿宫。
亲闻抃跃。
幽明合庆。
今古未闻。
盖皇天眷于我唐。
神心昌于后嗣。
延祚之祉。
岂独在予一人。
锡类之恩。
宜广覃于四海。
可大赦天下。
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自先天巳来。
有杂犯经移近处流人。
并配隶碛西瓜州者。
朕舍其旧恶。
咸与惟新。
并宜放还。
其反逆缘坐长流及城奴。
量移近处。
编附为百姓。
左降官量移近处。
官人有亡官失爵齿力未衰者。
量加收录。
天下百姓无出今年地税之半。
如巳徵纳。
听折来年
逋租悬调在百姓腹内者。
一切放免。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诸州侍老。
百岁巳上赐帛十段。
九十巳上赐五段。
八十巳上赐三段。
献陵昭陵定陵官吏并管陵县各别加一阶。
陵户并放从良。
终身洒扫陵寝。
仍每陵侧近取百姓六乡。
以供陵寝。
永勿徭役。
古帝王贤臣将相陵墓。
宜令所在州县致祭
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上加爵一等。
四品巳下各赐一阶。
亚献皇太子鸿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潭赐物一千匹。
邠王守礼宁王宪薛王业各赐物八百匹。
王浚王洽鄂王涓荣王光王涺等各赐物七百匹。
中书门下赐物五百匹。
开府王毛仲赐物三百匹。
皇亲五等巳上。
诸亲三等巳上。
及文武百寮各赐物有差。
自古明王。
因心以待人。
曲己以施物。
故休戚共而忧乐同也。
中书门下丞相尚书开府三省大将军父并赐三品官。
九卿三监十二卫监门羽林军五省长官三府尹大都督长史父各赠四品官。
五品巳上清官父各赠五品官。
凡所赠官宜兼赠母邑号。
俾夫群臣受荣。
上延父母。
先帝遗泽。
下及幽冥。
兴言及此。
良多感叹。
君臣一体。
荣辱是同。
龙蛇之歌。
古今作戒。
其唐元年两营立功官。
三品巳上与一子官。
四品巳下选日优与进改。
京兆府供顿县免今年地税。
诸道战亡人家。
仰州县存恤。
不支济者量事赈济。
诸军健儿别敕行人各赐勋两转。
秘监丹阳郡延陵包公挽歌词 中唐 · 窦常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季札 郤诜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杨津
宣懿皇太后祔太庙制841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朕近因载诞之日。
展承颜之庆。太皇太后谓朕曰。
天子之孝。莫大于丕承。
人伦之义。莫重于嗣续。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厌代已久。星霜屡迁。
祢宫旷合食之礼。惟深濡露之感。
宣懿皇太后长庆之际。德冠后宫。
夙表沙麓之祥。实茂河洲之范。
先朝恩礼之重。中壶莫偕。
况诞我嗣君。缵承昌运。
已协华于先帝。方延祚于后昆。
思广贻谋。庶宏博爱
爰遵旧典。以慰孝思。
当以宣懿皇太后祔太庙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之室。率是彝训。
其敬承之。朕祗奉慈旨。
载深感咽。宣示中外。
咸使闻知。主者施行。
张进之墓志铭宣和四年四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六、《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张氏讳序,字进之常州晋陵人也。
曾祖庭赞,祖延祚,不仕。
父霖,以其子恩赠通直郎
进之兄弟七人,长曰巨,次曰与,俱登进士第
巨虽位不至通显,而以学行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所交皆一时名流,如右丞胡公枢密蒋公是也。
故张氏遂为毗陵著姓。
进之幼孤,能自力,其为人谨信原悫,与人有诚意,虽喜怒遇事辄发,无所容隐,过即夷然,未尝宿怨也。
轻财乐施,无疏戚之间。
视其缓急贷与无所吝,虽时有见负,折券不问也。
亲戚之贫者月廪食之有常数,行之十有馀年不少替。
暴雨雪,乡邻艰食,则给薪米以赈之。
市材治棺,以待贫无周身者。
每千人为一录,曰「冥惠」,饭千僧以荐之。
岁饥,殍死被原野,进之敛其遗骸藏之,殆不可以数计也。
俚俗信禨巫,宗人得疠疾,阖户无敢往来者,进之日往省之,无难色。
比其亡也,所遗一孤女尔,进之力为经纪之,事无巨细,皆纤悉详尽。
又育其女,为置奁具,择良士归之。
郡寮有雅相善者,贫甚,而抱疾久不愈。
进之往抚其家,亲为调剂,周之无不至。
将属纩,以后事付之。
又有闽士自京都还,暴卒于逆旅,茕然一小僮守之,无与语者。
进之任其托,哀其无告,为之棺敛,凡附于身者,咸使无悔焉,悉力赙之,资其柩以归,二家存没得以无憾,闻者义之。
宣和四年二月初二日卒于正寝,享年五十有八。
前一日澡浴更衣,若将远适,然家人初莫之省也。
越日,盥栉坐堂上,有亲宾与之笑语如常时。
坐顷,忽瞑目,起视,屹然已亡矣。
其于死生之际,与世之所谓善知识者庸有异乎?
盖其平生于佛事未尝斯须忘于心,虽在尘劳中而能自拨,乐与方外之士游,得其一言之善,则终身佩服而不敢失。
其诚著于中,而自信其所得,故能安逝若此,为善之效,其至矣夫!
初娶李氏,再娶孙氏。
男二人:曰茹,曰蔚,皆有文行。
女一人,适凌仲皋。
孙二人。
其孤将以是年四月二十一日葬于武进县怀德南乡巢野之原,以朝奉郎高元修之状来请铭。
乃为之铭曰:
积德以润身,施惠以及物,庆覃后昆,其永无极。
贡院雨夕柬佥寮内江李君十四韵 明 · 李梦阳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空同集卷二十八
锁院春霖积,分司湖水遥。
萋萋洒书阁,蔼蔼度空寮。
叶洗临轩翠,花含向客娇。
扣帘时搅食,翻卷夜焚膏。
竟误朱衣点,那防白鼠跳。
蛟龙云雨会,牝牡骥群挑。
忽有同宗念,爰申独处谣。
涕流真慕贾,兵论每淩晁。
意气陈雷许,时名李杜超。
暂违萌鄙吝,相忆减丰标。
草径青迷马,杨津绿漫桥。
楼台回暝色,江海剧风潮。
恒切毛锥叹,常悬宝剑招。
横鳞讵池沼,雕鹗快云霄。
戊辰轮对劄子(二)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黄氏日钞》卷六九
臣尝窃谓理学至本朝而后大明,至先皇帝而后心契先儒朱熹大中至正之说,至皇帝陛下而后力究先皇帝心传面命之旨。
凡阴阳造化之源,性命心情之别,儒生学士,皓首穷经而未能举其要者,陛下一一剖析曲当,领会无遗,真足以上继尧、舜、禹、汤、文、武之传矣。
然此其讲明也,非其施行也。
自昔帝王之学,始于格物致知者,正将推而极之于治国平天下尔。
陛下上继尧、舜、禹、汤、文、武之学,而未能远复尧、舜、禹、汤、文、武之治者,独何欤?
其世变之难遽返欤?
抑亦有害之者而然欤?
夫天下之说,有真有伪,有正有邪。
邪者未能洞照,则正者非实得;
伪者未能尽绝,则真者未精粹。
臣请为陛下别白而言之。
夫自有天地,而凡流行于其间者无非实理。
自圣人出而辅赞天地,而凡推行于其间者无非实用。
天地所赋之性我有之,人亦有之。
我是以顺而导之,以能化草木鹿豕之群为仁义礼乐之懿,是之谓教。
天地所生之物我资之,人亦资之。
我是以财而成之,以能变茹毛饮血之俗为宫居衣食之安,是之谓政。
二帝三王躬践其精粹,以淑天下,其见之纪载者是之谓《书》。
先圣孔子条列其本末,以诏后世,其见之传授者,是之谓《大学》。
先皇帝之所面命者面命乎此,陛下之所力求者力求乎此,皆不待臣言而知,惟愿陛下静思深考,其间果尝有一事之诡异否,果尝有一字之空言否,人主果能外此而一日以有立否。
此其所谓正者也,此其所谓真者也。
自昔圣人几千年相续,而得以成此,亦已盛矣,亦已盛矣,岂复有毫釐之未尽,尚待于他求哉!
夫何世变如轮,无暂停息,成之极即坏之渐,治之馀即乱之初。
时则有饱食煖衣,无所用心,而不知衣食之所自来者,遂至于忘吾圣人之恩,出而肆其胸臆,创为邪伪。
其初不过戏剧,其后信为事实,其发仅类讹言,其末卒至流祸。
身被圣人之教而得其安,乃曰不必教也;
身赖圣人之政而得其食,乃曰不必政也。
心者人之所能与天地参,二帝三王之治天下,先圣孔子述二帝三王之治以诏后世,皆本此心。
而彼乃曰心不可有,当禁灭之如死灰,而谓二帝三王之治、先圣孔子之说皆皇降而帝之后,衰末之事也。
被其所以力排正大之说,不过欲自售其邪伪之说,而不知初无此事,亦无此理也。
老子本一隐士,死于中国,秦失尝往而吊之,其事载于庄周之书甚明也。
邪伪者乃诬老子度关西去,留《道德》五千言
陛下试观尝有此事否也?
甚至黄帝本上古圣人,葬于桥山,汉武帝尝过而祭之,其事载于司马迁之史,可覆也。
邪伪者并诬黄帝乘龙上天,名之为道家始祖。
陛下试观尝有此事否也?
其源不过如此,其后附之为神怪者益不足辩。
是天下本无所谓道教也,邪伪者架空也。
佛本西域国主之子,厌世俗而求寂灭,刻苦深山,老病以死,本无他异也。
中国邪伪之流,乃缘之而谬为译书,诬佛为有丈六金身,备极豪侈,至谓能使盗贼小人之嘱我者皆可转而生天。
陛下试思果有此理否也?
下至达磨,本佛氏破戒之徒,惮检律而肆无籍,尝入中国,不遇故去,亦无他说也。
中国邪伪之流,又缘之而谬称教列别传,诬达磨为能三芦东渡,只履西归,而肆为幻妄,坏佛本说,至谓淫坊酒肆,无非道场。
陛下试思果有此理否也?
其源不过如此,其后假之而肆兼并者益不足道。
是天下本无所谓佛教也,邪伪者架空也。
惟其本无是教,而皆邪伪者为之也,故其传虽历千载之久,而其说终无一毫之验。
汉武帝之未尝长生,如梁武帝之莫能延祚,滔滔皆是,不胜举也。
人惟生长习熟于其中,信服既深,致远成泥,愈不验,信愈笃。
如祷晴而益雨,祷雨而益晴,则讳之而不言。
及晴久而自雨,雨久而自晴,即贪之以为功。
大凡天人之感通,止由至诚之一念,岂有他术哉!
此其事之至显而易见者,犹且甘于自欺若此,其馀乞福眇茫、祈祐将来者益无可證。
是天下真未尝有道教,道亦初未尝立教;
真未尝有佛教,佛亦初未尝立教。
皆起于邪伪者架空,而讹以传讹,愈降愈下,竟不计源始之何如也。
厥今流弊之极,弃父母而为之者半天下,竭膏血而奉之者遍天下。
有家者弊于此而不可以为家,有国者弊于此而不可以为国,举世为此纷纷,不知正因何事?
陛下试又于此静思深考,其间果有一事之非诡异否?
果有一字之非空言否?
人生或如其说,不婚不嫁,不田不蚕,人之类灭已久,果能一日以有立否?
此其所谓邪者也,此其所谓伪者也。
陛下究心于先皇心传面命之学,以上继尧、舜、禹、汤、文、武相传之统,必了然于彼邪者、伪者之架空,而后能粹然于此正者、真者之切实。
于其正与真者快如沃心,则去其邪与伪者易于反掌,而致知格物之学真可达之治国平天下之效。
且又惟今之时则易然也。
何也?
前代之未能遽绝乎此者,以愚民自入陷诱,而流俗未易禁止也。
今民间不敢擅为僧道,必待朝廷度牒,此一机也,前代以来之所未有也。
本朝前此之未能住卖度牒者,以和籴于焉助本,而楮币赖之相资也。
今免籴既省造楮,度牒亦可住卖,此一机也,又本朝前此之所未有也。
住卖不过三十年,其徒皆已老死,免其指脱下可以富百姓,收其庄产上可以富军国,鼓铸其铜像、铜器又可使货泉流布天下。
然此犹以近效言也。
鳏寡孤独之类少,而奸盗之罪省,使人人得正其纲常;
凶愚吞并之根绝,而冤讦之狱稀,使人人得安于耕凿。
无忏罪之说以误民,而闾里之所好皆真善;
无花鼓之戏以诲淫,而丧葬之所行皆正礼
千有馀年邪伪架空、蔓延天下不可胜言之祸,不动声色销磨就尽,而使民俗得尽复唐虞三代之旧,如四塞之云雾净扫而再睹青天,如积年之蛆秽尽除而重添活水。
开辟以来之奇事,未有如此之大快者。
是陛下继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真能使天下复见尧、舜、禹、汤、文、武之治,而恢辟之功反更视之有光也,岂不愈盛哉!
岂不愈盛哉!
惟陛下果断而力行之。
取进止。